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田野實作專題
Field Work Methods Seminar 
開課學期
111-2 
授課對象
創新設計學院  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  
授課教師
洪伯邑 
課號
DS5223 
課程識別碼
Z01 U0850 
班次
 
學分
1.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第8,9,10,11 週
星期六1,2,3,4,5,6,7,8(8:10~16:20) 
上課地點
卓R505 
備註
初選不開放。密集課程。修課申請及課程時間詳閱課程大綱。上課日期:4/30,5/6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25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概述]
田野工作又稱田野調查、野外調查、實地考察等,應用於人類學、生物學、地理學、社會學、管理學等領域以及跨領域,因著不同的學科及應用目的而在方法上不同的偏重,強調知識發展過程的開放性對話、研究者的批判性和反身性等。創新設計學院長期開設「田野工作坊」做為為入門,拆解田野調查方法,同時納入心法面向的倫理、過程和應用等主題,並借重教師和學生不同背景的參照和對話進行實作,走入數個校園鄰近的社區場域進行「現地研究」,促使田野新手知其然,卻也不致於過度簡化為標準程序而失去田野工作的核心。

要執行好的田野調查工作,我們對田野的認識早就在抵達「現地」之前就開始。換言之,田調前的「功課」至關重要。做為「田野工作坊」的進階版,「田野實作專題」將與同學一同跨出「現地」。但是,當研究對象不見得是我們日常生活所熟悉的場域時,我們應該如何在進入田野前就先做好充分資料準備?以上正是本工作坊試圖協助同學發展能力與深入探索的主題。

由於人是高度仰賴敘事認識、理解世界的生物,因此人們如何認識過去將會深刻影響其如何認識現在,田調工作亦然。換言之,找到什麼資料、以何種方式解讀資料將會深刻影響調查與研究。因此,本課程將以「田野資料準備」為主軸,以「解讀資料」為主、「找資料」為輔,帶領學生初步認識與掌握當代多元的歷史文本資料與檔案(archives)。在為期二天的密集工作坊中,我們將從認識檔案的類型、生產與歸檔脈絡出發,探討田調執行者可以如何尋找、解讀歷史文本與檔案資料,並延伸至「檔案可以/不能說什麼」、「檔案研究與社會創新」等主題探討。

本課程由洪伯邑老師與台大國發所何俊頤老師合授,何俊頤老師主授。 

課程目標
1. 溫故知新:精進田野工作基本功,練習進階研究方法的結合與運用。
2. 知己知彼:透過實作及跨領域對話,指認自身於田野工作的優勢與限制。
3. 教學相長:檢視學習經驗中的自我和他人,磨練反身性及批判性在教與學。
4. 整合以上學習成效,修課學生能夠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具備從事田野工作的知能和信心。 
課程要求
*為確定學生具有初步田野經驗以利實作進行,本課程不開放初選,請依學院公告,於期限內填妥表單,本課程將在開學第一週寄發授權碼給符合資格的學生。

*本課程為2日密集課程
上課日期:4/30(週日)和 5/07(週日)二天
上課時間:9:00-17:00 (中間12:00-13:30為休息時間)
上課地點:水源校區卓越研究大樓306

學生需要能完整出席,缺席半日(含)以上不論是否請假,即予以不通過。

*學生必須按照課程要求期限繳交個人與小組作業,缺交或內容經輔導後仍無法達到課程要求,即予以不通過。

*課程閱讀文本包括必讀及延伸清單,學生應在課前完成必讀文本,以利課前作業及課堂討論。

*請在2月1日至15日之間填寫選課表單(2月1日公告於此課綱),說明選課動機及相關背景,教學團隊將於2月20日前,以個別email通知入選學生並提供授權碼。

>>>修課表單:https://forms.gle/tXjqupb5e8ezGDKw9 <<<

*選課相關問題請來信 林助教 r10228004@ntu.edu.tw

本課評分方式為通過、不通過,缺交以下任何一項即為不通過。
1. 第一天課前作業
2. 第一天回家作業
3. 第二天課後反思回饋表單
4. 課程參與及小組實作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指定閱讀
一、指定閱讀

.田野基本工回顧與精進
洪伯邑、陳懷萱、黃舒楣、黃書緯、呂欣怡、陳怡伃,2021,《田野敲敲門:現地研究基本功》。臺北:臺大出版中心。(第三章〈發展提問〉)

.進階方法-歷史檔案研究
Wineburg, Sam, Daisy Martin and Chauncey Monte-Sano(宋家復譯),2016。《像史家一樣閱讀》。臺北:臺大出版中心。(〈導論〉、第一章〈寶嘉康蒂拯救過約翰.史密斯嗎?〉

.田野工作反思
洪伯邑、陳懷萱、黃舒楣、黃書緯、呂欣怡、陳怡伃,2021,《田野敲敲門:現地研究基本功》。臺北:臺大出版中心。(第六章〈田野倫理〉)
〔修「田野工作坊時」已經讀過以上文章的人,請閱讀以下2篇〕
王宏仁,2019,〈不是穿綠色制服的都是軍人:田野想像的落差〉,收於郭佩宜、王宏仁編,《田野的技藝:自我、研究與知識建構》(頁143-167)。新北:左岸文化。
容邵武,〈「危險」的人類學家〉。收於郭佩宜、王宏仁編,《田野的技藝:自我、研究與知識建構》(頁233-269)。新北:左岸文化。

 
參考書目
二、延伸閱讀

Alford, Robert R.(王志弘譯),2011,《好研究,怎麼做:從理論、方法、證據構思研究問題》。新北:群學。(第二章〈設計研究計畫〉、第三章〈論證的建構〉)
Woods, Danies(王志弘譯),1996。《地圖權力學》。臺北:時報文化。
王俊昌,2012,〈見證臺灣地方自治史-從基隆街協議會到基隆市議會〉。《檔案半年刊》,11(2):40-55。
吳光庭,2015,〈導論:戰後臺北都市計畫發展歷程研究計畫〉。《計畫城事》(pp. 8-23)。臺北:田園城市。
林怡先,2012,〈地圖學:一種社會及文化的實踐〉。《中華民國地圖學會會刊》,22(2):1-17。
郁良溎,2019,〈軍事與土地經濟下的空間非正式性:以臺北市水源營區為例〉。 《地理研究》,70:33-54。
許峰源,2020,〈國際合作在臺灣:聯合國與臺灣的都市計畫(1960-1971)〉。《檔案研究》,19(2):42-57。
郭金芳,2014。〈運動口述史田野工作的經驗反思〉。《臺灣體育學術研究》,57:47-69。doi: http://dx.doi.org/10.6590/TJSSR.2014.12.05
傅大為、涂豐恩、陳怡文,2005。〈口述史、史料建構、與研究案例的選擇-從性別史的角度來看近代婦産科的興起與産婆的故事〉。《婦研縱橫》,76:1-10。doi: http://dx.doi.org/10.6256/FWGS.2005.76.1
黃同弘,2018,〈一堂遲到的地理課〉。收於《反轉戰爭之眼》(頁4-37)。臺北市:暖暖書屋。
黃同弘,2018,〈可見與不可見的〉。收於《不可見的臺灣》(頁4-35)。臺北市:暖暖書屋。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
 
上課形式
作業繳交方式
考試形式
其他
由師生雙方議定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1週
04/30  課前作業:請同學於上課前至水源校區(詳見附件地圖所示範圍)進行三個功課:包括二次觀察記錄(第一次觀察後提出幾個好奇的問題,第二次再進行觀察時可以設法找人進行非正式的訪談互動,納入記錄內容)(詳細內容另提供課前作業說明)。

Day 1
-基本功總復習:課前作業之分組討論
-總論:現地之外的田野工作/洪伯邑
-進階方法(1)資料整理與重現:文本敘事與證據力(分組討論+短講)
-進階方法(2)歷史資料的「雙重」脈絡:記錄的生產與典藏(模擬實作+短講)
- 自由問答
- 個人回家作業:請同學於兩次上課期間第三次踏查水源校區,這次請帶著中研院「百年臺灣歷史地圖」(有電腦版、手機APP版),對照自己前二次訪查及小組交流的資訊,對照水源校區從1940-1960、1960-1980、1980-2000與今日空間變化上的差異,用1-2頁文字描寫你理解的這個田野。 
第12週
05/07  Day 2
-進階方法(3)口述史及議會解讀:官方資料運用短講(分組討論 + 短講)
-進階方法(4)從圖像穿越古今:|航照/地圖/都市計畫圖能透漏什麼訊息? (回家作業分組討論+ 短講)
-小組成果分享:以每張20秒的簡報20張來說明小組的田野實作成果
-教與學的經驗反思及應用
—小組討論這二天學習的收獲和不足處,指認學習點和痛點
—全班討論,集結田野工作教與學的語錄庫、週期表、計畫書等
—結業式、作業說明
-Day 2 課後作業:反思及回饋表單、二份個人作業請依助教提示完成修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