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訓詁學上
Semantics (1) 
開課學期
102-1 
授課對象
中國文學系  
授課教師
張素卿 
課號
CHIN4001 
課程識別碼
101 41101 
班次
01 
學分
全/半年
全年 
必/選修
必帶 
上課時間
星期四3,4(10:20~12:10) 
上課地點
普502 
備註
限本系所學生(含輔系、雙修生) 且 限學號單號
總人數上限:50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訓詁學」為中文系的必修課程,藉以教導學生認識古籍釋義的觀念、方法和體式。講授重點以訓詁學的發展為綱領,循序概述訓詁專書及支籍注釋之體式、方法及術語條例等。期能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古籍及其注釋,為培養研究古代學術之能力奠立基礎。
 

課程目標
引導學生運用傳統小學工具書,在學習本課程之後,對訓詁之體式、方法及訓詁學之源流有清楚之認識,進而對於閱讀古籍及研究古代學術有實際之助益。 
課程要求
善盡學生本分,準時出席(人到)。
必須備妥史記讀本(書到)。
專心聽講,並積極參與討論(心到)。
手機等電子用品,上課時必須"關機",否則視同缺席。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指定閱讀
1.周大璞:訓詁學(洪葉文化事業公司)
2.自編講義 
參考書目
張以仁,《中國語文學論集》,臺北:東昇文化事業公司,1981年。
齊珮瑢,《訓詁學概論》,臺北:華正書局,1984年。
劉葉秋,《中國字典史略》,臺北:漢京文化公司,1984年。
韓崢嶸,《漢語傳統語言學綱要》,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1年。
周祖謨,《文字音韻訓詁講義》,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
楊薇、張志雲,《中國傳統語言文獻學》,武漢:崇文書局,2006年。
邵晉涵,《爾雅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1959年影《皇清經解》本。
郝懿行,《爾雅義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59年影《皇清經解》本。顧廷龍、王世偉著,《爾雅導讀》,成都:巴蜀書社,1990年。
錢繹,《方言箋疏》,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劉君慧等著,《揚雄方言研究》,成都:巴蜀書社,1992年。
任繼昉纂,《釋名彙校》,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
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王念孫,《廣雅疏證》,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
王念孫,《讀書雜志》,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
王引之,《經義述聞》,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
王引之,《經傳釋詞》,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
張其昀,《廣雅疏證導讀》,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期中考試 
35% 
 
2. 
期末考試 
30% 
 
3. 
平時表現及作業成績 
35% 
1.出席及課堂表現之考核 2.平時作業3-5次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月12日  課程簡介(授課綱要及參考書目) 
第2週
9月19日  (中秋節放假) 
第3週
9月26日  單元壹.概說--何謂”訓詁學” 
第4週
10月3日  單元貳.訓詁學史--訓詁學的發展及其要籍舉隅
一.先秦:萌芽 
第5週
10月10日  (國慶日放假) 
第6週
10月17日  二.兩漢:奠基與興盛
綜述 
第7週
10月24日  二之(一)爾雅 
第8週
10月31日  二之(二)方言
二之(三)釋名 
第9週
11月7日  二之(四)說文解字 
第10週
11月14日  三.六朝至明代:沿襲與衰變
 
第11週
11月21日  期中考
 
第12週
11月28日  四.清代:復興
綜述 
第13週
12月5日  四之(一)說文解字注 
第14週
12月12 日  四之(二)說文通訓定聲 
第15週
12月19 日  四之(三)廣雅疏證與讀書雜志 
第16週
12月26 日  四之(四)經義述聞與經傳釋詞 
第17週
元月2 日  附:虛詞之研究歷程 
第18週
元月9日  期末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