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海峽兩岸關係史二 History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 (Ⅱ) |
開課學期 |
111-2 |
授課對象 |
|
授課教師 |
李君山 |
課號 |
Hist1537 |
課程識別碼 |
103 51150 |
班次 |
02 |
學分 |
2.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
上課時間 |
星期五3,4(10:20~12:10) |
上課地點 |
博雅201 |
備註 |
A2:歷史思維 總人數上限:90人 |
|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學期上課教室更改為博雅201,請勿跑錯教室!
※本課程加簽方式,請於2/24(週五)上課時間,前往博雅201教室,會由江佳威助教協助辦理加簽事宜,如有問題請教,歡迎來信d09123003@ntu.edu.tw(江佳威助教)。
本課程起自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撤退來臺後,討論兩岸對峙以及中華民國在臺灣的政治、社會發展,以及韓戰爆發期間之美、中、臺關係,進而討論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聯之互動關係。
第一講 兩次臺海危機
第二講 共和國初期外交與對臺統戰
第三講 1960年代臺灣外交軍事發展
第四講 中(共)美蘇關係的變化
第五講 外交失利與臺灣民主化
第六講 鄧小平改革與兩岸往來恢復 |
課程目標 |
培養對兩岸時事的歷史認識,進而強化獨立思考、批判思維。 |
課程要求 |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另約時間 備註: 李君山教授為臺大歷史系兼任老師,在本校無固定研究室,如須找老師晤談,請來信江佳威助教(d09123003@ntu.edu.tw) |
參考書目 |
|
指定閱讀 |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平時成績 |
30% |
依出席率及上課表現評定之。 |
2. |
期中報告 |
30% |
選擇與本課程相關之題材,撰寫2,500-3,000字(正文部分)之專題報告一份,於學期第十週繳交。 |
3. |
期末考 |
40% |
於學期第十六週舉行之,考試範圍包括教材內容、上課筆記與所發講義。 |
|
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 |
上課形式 |
以錄影輔助, 提供學生彈性出席課程方式 |
作業繳交方式 |
延長作業繳交期限 |
考試形式 |
書面(口頭)報告取代考試 |
其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