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當代亞洲的後殖民空間再現
The Representation of Postcolonial Spaces in Contemporary Asia 
開課學期
109-2 
授課對象
學程  建築設計學分學程  
授課教師
林家暉 
課號
BP7221 
課程識別碼
544EM491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四2,3,4(9:10~12:10) 
上課地點
工綜305 
備註
本課程以英語授課。英文書籍。 建築設計學分學程選修課程
總人數上限:16人
外系人數限制:2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92BP7221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的規劃將會介紹殖民地化 建築的概念。此概念衍生於後殖 民理論與當下浸潤於去殖民化氛 圍的後殖民亞洲城市之歷史扣連 。在理論的層面,本課程檢視目 前主流(後)殖民論述中具代表 性的人物、議題、方法以及批判 理論。於實務的層面,這些人物 、議題以及理論也由當代亞太城 市所再現的不同視覺表象的後殖 民史實性加以比較與驗證。在課 程中所探討案例包含新加坡、馬 來西 亞、日本、澳洲、香港以及 台灣。因此本課程可以作為以批 判性的歷史書寫以及視覺文化於 現當代亞洲殖民性狀之在場的入 門習作。為求增加理論課程的理 解性與學習興趣,課程執行的方式將以講座、文本分析討論以及影片賞析的方式進行。 

課程目標
本課程的設計希望幫助學生在修 完本課程後可以:
一、對於後殖民理論與其在亞洲 建築研究的應用有廣泛的了解;
二、以當代亞洲後殖民情狀的在場來分析其城市;
三、對於亞洲的社會性、文化政治與歷史脈絡有基本的概念;
四、對於歷史作為一個學門與再現過程有基本的概念;
五、對後殖民、建築、視覺文化 與歷史書寫的專業用語有初步的 認識;
六、經由課程的專題討論熟悉研究結果發表的技巧與應對。 
課程要求
N/A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指定閱讀
ABBAS, A. 1997. Hong Kong: culture and the politics of disappearance,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GUAN, Y. S. 2014. The Other Kuala Lumpur: Living in the Shadows of a Globalising Southeast Asian City, Abingdon, Routledge.
HERNANDEZ, F. 2010. Bhabha for Architects, Abingdon, Routledge.
KOOLHAAS, R., MAU, B., OMA. 1998. S, M, L, XL, Monacelli Press.
LIN, F. C. H. 2017. Architectural Theorisations and Phenomena in Asia The Polychronotypic Jetztzeit, Palgrave Macmillan.
LIN, F. C. H. 2015. Heteroglossic Asia: The Transformation of Urban Taiwan, Abingdon, Routledge.
NANDY, A. 1983. The intimate enemy: loss and recovery of self under Colonialism, Delh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AID, E. W. 1978. Orientalism, New York, Pantheon Books.
SHELTON, B. 1999. Learning from the Japanese City: West Meets East in Urban Design, Abingdon, Routledge.
SPIVAK, G. C. 1994. Can the Subaltern Speak. In: WILLIAMS, P. & CHRISMAN, L. (eds.) Colonial discourse and post-colonial theory: a reader. Hertfordshire: Harvester Wheatsheaf.
TYSON, L. 2006. Critical Theory Today: A User-friendly Guide, Abingdon, Routledge.
WILLIS, J., GOAD, P. 2012. ‘A Bigger Picture: Reframing Australian Architectural History’, Fabrications, 7-23.
XUE, C. 2016. Hong Kong Architecture 1945-2015: From Colonial to Global, Springer. 
參考書目
BAKHTIN, M. 1981. The dialogic imagination: four essays,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BENNETT, T. 2004. Pasts beyond memory: evolution, museums, colonialism,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BHABHA, H. K. 1994. The location of culture, Abingdon, Routledge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出席 
10% 
 
2. 
課程參與 
20% 
視人數分組或個人進行課堂導讀。一組(一人)一學期至少一次導讀。每人每週繳交讀本四句摘要。 
3. 
期中討論 
30% 
討論期末小論文方向。 
4. 
期末報告 
40% 
期末口頭報告以及繳交一篇英文書寫研究小論文。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5  課程簡介與「殖民地化的建築」概論 
第2週
3/04  後殖民批判、理論與歷史書寫 
第3週
3/11  薩依德與東方主義 
第4週
3/18  城之國新加坡 
第5週
3/25  史碧娃克與底層人 
第6週
4/01  Holiday 
第7週
4/08  馬來西亞 
第8週
4/15  南迪與親密的敵人 
第9週
4/22  日本 
第10週
4/29  期中討論 
第11週
5/06  巴芭與雜揉情狀 
第12週
5/13  澳洲 
第13週
5/20  亞巴斯與消散政治 
第14週
5/27  香港 
第15週
6/03  巴赫京與眾聲喧嘩 
第16週
6/10  台灣 
第17週
6/17  期末報告